9月27日, 2013華語主持傳播高峰論壇暨融媒時代記者型主持人發展研討會在暨南大學舉行。該活動由暨南大學和廣東省廣播電視協會主辦,新聞與傳播學院和廣東省播音主持藝術委員會承辦。廣東廣播電影電視協會會長胡國華、常務副會長何日丹,暨南大學校長胡軍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與傳播學類專業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暨南大學副校長林如鵬教授及來自廣東省內18家媒體的領導參加論壇。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廣東衛視等媒體名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臺灣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越南胡志明大學等高校的知名學者匯聚論壇,共商融媒時代華語主持傳播發展的新趨勢,共議記者型主持人培養的創新模式,為廣東各地的媒體從業者和暨大師生帶來了一場知識的盛宴。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媒介融合的時代,華語廣播、電視媒體已全天候、全方位地進入多介質、多渠道的傳播平臺。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形態在變中求新,節目構成元素日趨豐富多元,新聞播音與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被賦予更多新的內涵,其自身發展也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這些問題亟需學界和業界共同面對、合作解決。
中國播音主持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在演講中提出,在播音主持藝術的技術和門檻逐漸降低的背景下,記者新聞工作的信仰和態度顯得更為重要。中國人民大學的高貴武教授探討了新媒體條件下微博與主持人自身影響力的關系,臺灣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主任許瓊文教授就復合式災難時代記者和主持人面臨的新課題提出獨家觀點。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劉芳,將個人多年的從業經驗轉換為對主持人提出的獨特要求,就“所有主持人都應是記者型主持人”發表演講。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羅文輝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丁龍江副教授、越南胡志明國立大學PHAN VAN TU博士、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管委會委員曹軻、南方電視臺主持人王世軍、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晉升教授相繼發表演講。
暨南大學依托新聞傳播的學科優勢,重點培養集采、編、播三種能力于一身的記者型主持人。論壇上,學界和業界共同探究記者型主持人的人才成長機制和發展趨勢,并就推動華語主持傳播的業務創新和學術創新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手機版 | 歸檔 | 關于我們| (粵ICP備14048290號 )
主辦:學術研究雜志社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618號廣東社會科學中心B座7樓學術研究雜志社
郵編:510635
? 學術研究雜志社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