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維系經濟持續增長要求產業結構進行適應性調整。經典增長理論從技術進步和需求結構變化兩個角度解釋了產業結構調整是如何發生的,其不足之處在于沒有考慮空間因素的影響。城市是現代經濟活動最重要的空間形式,相比于傳統工業部門,城市經濟所產生的外部性往往更有利于新興產業部門和服務業部門的發展,并通過土地價格上升對傳統工業部門形成擠出效應,使得城市產業結構不斷處于動態調整狀態。運用中國49個城市2000—2009年的數據實證表明,城市地價上升顯著地推動城市經濟結構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調整。由于中國地方政府習慣通過扭曲土地價格來進行區域競爭,本研究意味著現有的土地定價機制不利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
[關鍵詞]城市 外部性土地價格 產業結構調整
〔中圖分類號〕F29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326 ( 2013) 10-0073-08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型城市化進程中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12AZD02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產業轉移的‘嵌入性’約束研究”(13CSH067)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轉型時期城市效率與產業結構
調整研究”(71273284)的階段性成果,并受到中山大學985工程(三期)的資助。
作者簡介 王捃,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萬陸,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博士(廣東廣州,510610);楊本建,中山大學廣東決策科學研究院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廣東廣 州,510275)。
手機版 | 歸檔 | 關于我們| (粵ICP備14048290號 )
主辦:學術研究雜志社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618號廣東社會科學中心B座7樓學術研究雜志社
郵編:510635
? 學術研究雜志社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