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生,1981年畢業于鄭州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獲碩士學位。1984年起任教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其中 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赴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文學部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F為中文系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教研室主任。學術兼職為廣東省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秘書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批評史,兼及先秦文學研究。
本科:先秦兩漢文學史 中國古代文論選 中國文學批評史 《詩經》國風導讀
研究生:中國文學批評史 中國古代詩文理論研究
《文心雕龍》研究
《明末清初詩論研究》 廣東高教出版社 1999
《中國文學批評文獻學》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
《周濟對張惠言詞論的修正》 《河南大學學報》1985年第2期
《王船山以興為中心的詩歌鑒賞論》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十二輯
《王船山論情景的結構關系--兼談王船山的詩論傾向》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叢刊》第十三輯
《王船山文學批評中的封建倫理觀念》
《江漢論壇》1987年第7期
《詩無達詁論》 《文學遺產》1992年第6期
《萊辛的詩畫界說與中國古典抒情詩的空間結構》
《東方叢刊》1992年第3輯
《船山詩論與莊子哲學》 《中山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
《詩無達詁與中國古代學術史的關系》
《學術研究》1993年第1期
《老莊故里及文化歸屬考辨》 《學術研究》1996年第8期
《論問答體的衍變》 《中國文學研究》1996年增刊
《論詠史詩的寄托》 《中山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新華文摘》1997年第9期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5期轉載)
《詩經"東門"臆說》 《文獻》1997年第3期
《以詩為史與以史為詩──論史學介入詩體的兩種不同方式》
《江漢論壇》1997年第5期
《如何看待與救治"失語"--近代文學話語轉型的啟示》
《東方叢刊》1998年第1期
《申論詩經"東門"的宗教與都城建制的背景》
《中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3期
《從傅玄到劉勰--關于二者的文體研究方法論》《中山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6期轉載
《竟陵詩說析論》 《中山人文學術論叢》 廣東高教出版社1999年8月
《先秦兩漢典籍中所見之小品文》 《齊魯學刊》1999年第5期
《讀朱熹〈詩集傳〉獻疑--兼析其興詩研究》日本《文學研究》總第99輯,2002
1998年4月赴臺灣中山大學參加中國文學研討會
2000年10月赴日本東京大學參加日本"中國學"年會
2001年5月赴日本琉球大學參加九州"中國文學研討會"
2001年10月赴日本福岡大學參加日本"中國學"年會
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在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文學部講學
《明末清初詩論研究》(王季思學術基金叢書五種之一)獲第5屆廣東省優秀圖書獎三等獎
《論詠史詩的寄托》獲1999年度中山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
1999年獲安泰優秀教學獎
(來自:http://chinese.sysu.edu.cn/2012/User/117.aspx)
手機版 | 歸檔 | 關于我們| (粵ICP備14048290號 )
主辦:學術研究雜志社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618號廣東社會科學中心B座7樓學術研究雜志社
郵編:510635
? 學術研究雜志社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